李江山
沒有約定時間,他說整個下午都在公司,隨時等候我們。
走進李江山的辦公室,他正與幾位同事說著什么?吹轿覀,那幾人起身離去。 辦公室不大,一組沙發幾乎占去一半空間。沙發對面是李江山的辦公桌,桌旁掛著幾面銅牌——“南昌市泉州商會常務副會長單位”、“南昌2004年度出口創匯貢獻獎”。
辦公室有一個套間,門開著,可以看到里面的床,看到床上零亂的被子。 從泉州到新加坡,從香港到內地 人生的回歸使我們認識了李江山 說到永通的歷史,李江山的第一句話就是:公司是家族的產業,自己繼承的是父輩創下的基業。
李江山祖籍福建泉州,那里是有名的僑鄉。數百年來,一代又一代泉州人漂洋過海,追尋生活、追尋理想,把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刻苦精神帶往五洲四海,也讓整個世界認識了炎黃子孫。 1972年,李江山的伯父、父親、叔叔、姑母在新加坡成立永通公司,經營玩具、咖啡等小商品,偶爾也做一些旅游和國際貿易。生意雖然不大,但兄弟姐妹在一起,倒也其樂融融。
1985年,李江山來到新加坡,成為這個家族企業的新成員。他清楚地記得,那一天是5月30日。 新加坡只有幾百萬人口,畢竟太小,做生意施展不開拳腳。1991年,公司搬到了香港,幾年后的1995年,李江山在香港正式定居。 回憶在香港做生意的酸甜苦辣,李江山毫不諱言,他的第一桶金是炒樓得來的,大概有20億港幣。說到這里,李江山眼里閃過一絲得意的微笑。不過,他沒有把這個話題接下去,也許這里有他的秘密,有他在商場縱橫捭闔,賴以生存的“獨門秘籍”。我們理解他的欲言又止,我們也知道,在香港,“炒樓”幾乎是一件全民參與的事情,不過,成功者永遠是少數。 1997年、1998年,亞洲地區爆發金融危機,地處香港的永通未能幸免。好在這時的永通已經具備了抗御風險的能力,雖然損失了十多個億,但沒有傷筋動骨。
這一期間,永通的主要業務還是國際貿易,主要經營鞋、服裝、日用品等,公司在洛杉磯、迪拜、巴拿馬等地都設有銷售點。李江山說,那時美國的生意不好做,因為有配額的限制,但印尼、越南等國家和地區的門檻比較低,是他青睞的地方。
談到永通成功的主要原因,李江山說,其實每一個企業都是一樣的,一是把好產品的質量,二是把好銷售的渠道,有了這兩條,就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李江山一邊說著,一邊拿起茶幾上的樣品——鞋、仿真皮革、礦山燈一一講解它們的優點,欣慰之情溢于言表。 改革開放使中國國力大增,國際地位和影響力迅速上升,一直密切關注國內形勢的李江山漸漸萌發一個念頭——在內地投資建廠,利用永通多年國際貿易的經驗,自產自銷,把產品質量和銷售網絡這兩個制勝法寶都抓在自己手里,轟轟烈烈干一番事業。
2003年6月10日 十二大項目同日開工竣工
小藍工業園加速打造現代制造業基地 —《南昌日報》 這一天舉行開工、竣工典禮的企業有11家,永通鞋業工業園奠基儀式是這次系列典禮活動的第一站,南昌市委書記余欣榮親自出席并發表講話。永通是最早落戶小藍的企業之一。
說到為什么選擇南昌,李江山笑了笑,說自己首先是被幾個老鄉“忽悠”的。他們在自己面前經常提起孟建柱、黃智權、吳新雄等江西黨政領導,說他們思想開明,為人親和,江西的發展是有希望的。當然,最主要是自己的觀察,李江山說,現在資訊發達,所聽所見所聞所想,使自己感到江西不僅社會穩定,而且做好了崛起的準備,正是投資的好機會。不過,商人總是要“逐利”的,李江山承認,真正打動他的還是江西省、南昌市關于招商的優惠條款,這些條款很實在、很誠懇,讓投資者明明白白,知道投資南昌有錢可賺。 接受邀請,李江山參加了南昌市在香港舉行的招商會,親耳聽到江西省、南昌市領導的講話,近距離的接觸讓他進一步感受到南昌的熱情。他很快動身來到南昌,實地了解投資需要的一切。
在南昌的一個月,事情進展超乎想象的順利,李江山很快下定了決心。他告訴我們,他甚至來不及回到香港,就在南昌,通過電話向董事會其他成員通報了情況,征得他們的同意,便在投資協議上簽了字。他說南昌的投資環境、引資力度提高了他的工作效率,我們說,看得出,董事會相信你的判斷,賦予你很大的權力。
簽字后,滿心歡喜的李江山回家過年,打算來年大干一番。誰知好事多磨,2003年的一場“非典”將預定工期拖了幾個月。正如《南昌日報》所說,小藍工業園6月10日的開工、竣工典禮,“不僅標志著該園已經走出‘非典’陰影,也意味著它們開始加速打造現代制造業基地”。專程趕來參加開工儀式的李江山表示,上任何一個新的項目都需要膽識和遠見,他有信心在南昌這片土地上取得良好業績。
江西永通鞋業有限公司是李江山在小藍投資的第一個項目,主要生產各種鞋材,投資2800萬美元,產品主要銷往國外。李江山清楚地記得,2004年8月5日,裝滿公司產品的第一個貨柜車駛出廠區,他的心里是何等激動。
李江山認為,把握產品質量的一個重要環節是緊跟時代潮流,不斷開拓新產品。指著茶幾上的樣品,李江山說,和服裝一樣,鞋類產品也是上半年一個流行,下半年一個流行,誰能走在流行前面,誰就能夠得到市場。在這方面,中國人是非常聰明的,因此,中國的鞋子物美價廉,在國際市場上享有很高聲譽。對于一些外國同行對中國鞋的非議,李江山表示不能理解,他說,中國人付出了勞動,付出了智慧,理所應當有所得。
采訪中,李江山不止一次說到,南昌人是說話算數的,不僅投資條款一一兌現,各級領導人對企業發展的關注和支持也讓他感動。2003年10月的一天,正在小藍調研的南昌市委書記余欣榮來到正在緊張施工的永通,詢問項目進展情況。余欣榮要求有關部門一定要做好配套服務,特別是勞動部門要提早介入,確保企業用工需求,保證企業按時投產,早日達產達標。
首戰告捷,李江山信心大增,很快投資8000萬港元成立了江西偉聯實業有限公司,投資2998萬美元成立了新綸高科技皮業(江西)有限公司。偉聯實業的產品主要是礦山燈、應急燈等特殊環境下使用的燈具,新綸皮業主要生產高科技超纖維仿真皮產品,這種產品可以替代羊皮、牛皮,很多指標甚至優于真皮。
李江山說,工廠將在下半年建成,年底投產,到時,人們就能看到輕柔、美觀、時尚、大方、穿著舒適的產自永通的仿真皮產品了。 永通在小藍投資的三家企業,總注冊資本7000萬美元,員工超過2800人,占地面積近1000畝,建有標準廠房、辦公樓、員工宿舍等10萬平方米以上,是小藍經濟開發區規模較大的外商投資企業。
公司主要生產各種鞋類、鞋材、高科技超纖維仿真皮、PU皮、各種燈飾、電池、電源變壓器等產品。永通在創業之初即實施全面質量管理(TQM),導入ISO9002質量認證體系并很快獲得該體系國內外雙重認證。先進的技術手段、完善的質量體系、成熟的品牌管理使永通在國際市場上享有良好信譽,其產品遠銷世界各地區。
從一家企業到兩家,再到三家,永通在南昌的事業越做越大,李江山在南昌的時間也越來越多。他說,自己時時刻刻在用眼睛看,在用腦子想,在選擇了很多地方后認定了南昌。永通有自己的“五年發展規劃”,有以“信息化、國際化、多元化、個性化”為內容的“四化建設工程”,永通將以品牌為依托,整合企業文化,秉承“質量第一、信譽第一、服務第一”的經營方針,加快接軌國際的步伐。
李江山說過一句話: “南昌有這么好的招商人員為客商服務 實在是投資者的福氣" 讓李江山感慨的是南昌縣對外合作局副局長鄧文華。那是2002年的年底,李江山來到南昌縣,就投資鞋城、商貿街及農產品批發城3個項目進行考察洽談。當晚,負責接待的鄧文華與李江山通電話,感到他的聲音與平時不一樣,于是關切地詢問。得知李江山正患牙痛時,鄧文華立即趕到李江山下榻的江西賓館探望。
見服用止痛藥不見效果,鄧文華又冒著大雨帶李江山到江西省口腔醫院治療。由于時間已晚,主治醫生已經下班,鄧文華不甘心,硬是通過自己的關系千方百計聯系到手術醫生,為李江山及時作了手術。自始至終,鄧文華都陪伴在李江山身邊,難怪李江山被感動了。 讓李江山感動的還有,在南昌考察期間,縣里幾位領導親自出馬,介紹南昌的投資環境和投資政策,幫助他分析永通在南昌的發展前景。一個周末,縣委書記楊偉東與他傾談到深夜,仍意猶未盡,直到書記的孩子幾次打來電話催促,他才知道,已經下半夜三四點鐘了,書記還沒有吃晚飯。李江山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人心都是肉長的,而對這么好的南昌人,他沒有理由不留下來。 讓李江山感動的不止這些。2003年8月,永通集團下屬的江西永通實業有限公司向江西省建設廳遞交資質申報材料,擬在南昌縣興建農產品市場。由于注冊資金、人員和項目都符合申報條件,收到材料的當天,建設廳就給永通公司辦理了資質證書。這是江西省特事特辦、當天辦結注冊資金2000萬元以上外資房地產企業資質申報的第一例。
李江山不止一次提到,來到南昌,不論省里的干部、市里的干部,還是縣里的干部,對待外商都很親切,每次見面都要噓寒問暖,詢問企業有什么困難,有什么要求,表現出良好的職業素質。永通在內地其他地方也有許多企業,但李江山說,只有南昌沒有那些是是非非、吵吵鬧鬧,企業只要遵紀守法,甚至工商、稅務等部門都很少光顧,這讓他能夠安心于生產、專注于經營。 相反,對于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只要企業提出來,有關部門都會及時解決。如果企業需要,有關部門也會召之即來。李江山舉了一個例子。通往永通鞋城的一條供電電纜發生故障,電話打到開發區,幾分鐘后,維修人員就驅車來到現場,隨行的開發區領導主動了解斷電對企業生產的影響。李江山說,在南昌,可以處處感到家一樣的溫暖,心中常常升起一種非常幸福的感覺。他很慶幸自己選擇了南昌。
李江山把南昌“親商、安商”的種種做法稱作“雷鋒精神”。他很欣賞這種精神,并且表示,自己也要踐行這種精神。 江西省“兩會”上,李江山當著省委書記孟建柱、省長黃智權的面說:“我要提幾個建議” ——《江南都市報》 李江山是在2005年1月21日被政協江西省九屆三次會議增補為港澳特邀委員的,兩天后,他就“迫不及待”地履行職責,他的建議是,江西經貿產品展銷會應該辦成類似廣交會的形式,成為江西對外展示的平臺!督隙际袌蟆窞檫@篇通訊擬了一個醒目的標題——“江西發展令港澳委員激動”。
好東西不能獨享,李江山希望與朋友們一起分享這樣的激動!督魅請蟆返囊黄恼抡f,永通公司在南昌縣投資后,“董事長李江山積極當‘紅娘’,帶來了香港特步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福興集團、集友投資集團來縣洽談投資項目。通過福興集團的引薦,香港仲常發展有限公司和光明集團又將前來實地考察,商談投資事宜!蹦喜h對外合作局總結2005年招商工作時,特別提到李江山取得成功后,積極向他的朋友推薦小藍經濟開發區的投資環境,使得仁森紡織制造有限公司成功落戶,并且實現當年簽約,當年建成,當年投產。李江山說,利用自己的優勢,參與當地招商工作,希望以此報答南昌對自己的厚愛。
李江山報答南昌的方式還有很多,他捐助建立了十幾所希望學校,讓那些渴望知識的孩子得到改變命運的機會;他出資購買辦公用品,以此解決工業區起步時經費不足的燃眉之急;他為修建禁毒碑捐款,希望徹底鏟除這個罪惡之源…… 有人說李江山方面大耳,有“佛相”。李江山則認為,為人要講德,講仁厚,講誠信,說到做到。
投資南昌,在別人看來,人生地不熟的李江山靠的是天生膽子大,李江山卻說,要說“膽大”,其實是“大膽”相信共產黨。這不是冒險,而是看事情看到了根本上。 李江山告訴我們,他很愛交朋友,很愛聽一些老人講他們的人生經歷,聽他們談生意經和對時局的看法。他說,只要有時間,他喜歡約上幾位老人喝早茶,花錢不多,收益不少。老人的豐富閱歷和經驗之談使自己對許多問題有了全新的看法。
李江山還說,作為福建人,他很崇拜當年的福建省委書記項南,不僅是他的平民風格,不僅是他的氣質風格,還有他對福建改革開放作出的貢獻。李江山為自己曾與項南面對面交流感到自豪。這讓我想到,李江山辦公桌后面的書柜里,并排擺著兩本《江西省中國共產黨歷史資料》。我沒有問李江山為什么同樣的書擺了兩本,我當時想的是,書的主人是“港商”李江山。 采訪臨近結束,我問李江山,他的名字與他的許多觀點看法非常貼切,是原裝還是經過改造?李江山肯定這是父母所賜,但他承認,自己性格開朗,交友廣泛,關心時事,對社會問題愛發表意見,的確有點“指點江山”的味道。
我們的攝影師為李江山拍照,地點選在辦公樓前的空場上。時值下午,又是6月的南昌,強烈的陽光刺得李江山睜不開眼。他用紙巾擦了擦順著臉頰往下淌的汗珠,一動不動地堅持著,只是不禁瞇起了眼。 我忽然感到,李江山真的很有“佛相”。
(責任編輯:丁瀟)
Copyright © 2015 永通發展集團 版權所有 贛ICP備16000443號-1 技術支持:云端科技